在CHINAPLAS2025国际橡塑展上,巴斯夫展示了与安徽威尔低碳技术有限公司(WAL)共创的商用车塑料压缩气罐,该储气罐采用巴斯夫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Ultramid? 聚酰胺制造,采用一体化注塑成型工艺,相较金属制品需进行的二次焊接流程,生产工艺优化带来能效提升。与铝制替代品相比,这一创新解决方案可减重10%~20%;与钢材相比则减重超过50%。凭借巴斯夫创新材料解决方案Ultramid? 的优异机械性能,该气罐表现出卓越的刚性、焊缝强度和抗紫外线性能。同时,该解决方案的高耐爆破压力超过50巴(500万帕斯卡),满足应用的严苛要求,并展示了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2025年4月9日,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第七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表决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协会章程修改草案、行业自律公约和会费标准及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和第一届监事会。何盛宝当选为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推选王子敏为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到会并致辞,赵俊贵充分肯定了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了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并对新一届理事会提出希望和建议:第一,强化使命担当,服务国家战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主动对接国家关于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和决策部署,努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第二,聚焦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升级。凝聚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完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培育世界一流行业企业。第三,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在行业规划、数据统计、市场分析、国际化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努力打造“党建引领、政府信赖、企业满意、社会认可”的一流行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郑垲做了任期工作报告:第一,加强行业自律与内部规范。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
3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科信部对“新型聚丙烯Ziegler-Natta催化剂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验收专家组现场考察了催化剂中试装置,对评审材料进行了审查、专业质询、答疑和讨论后,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验收。该项目由国家能源集团下达,宁夏煤业公司牵头,煤炭化学工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烯烃二分公司、煤制油化工工程建设指挥部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经过技术攻关,形成系列科技成果。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设计合成了水杨酸酯、马来酸酯、环己二甲酸酯3类非邻苯内给电子体,制备出性能与传统催化剂相当的清洁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创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方法,开发了专有设备,形成了新型聚丙烯催化剂中试工艺包。工艺装备全面升级:设计并建成了国家能源集团内部首套催化剂中试装置,形成烯烃聚合催化剂研发平台,生产出2种催化剂中试产品,达到项目考核指标要求。工业应用效果显著:中试催化剂产品在60万吨/年气相聚丙烯装置上完成了工业试用,累计生产聚丙烯1100N产品3000吨,产品质量合格、稳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项目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1件...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了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然而,它们需要供电电源,并且在高温及火灾环境下容易失效和损毁。虽然基于接触起电和静电感应耦合效应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是高温环境下热离子发射效应引发的电荷耗散和火焰对摩擦电材料的破坏极大限制了TENG的应用。因此,如何确保TENG在高温及火场环境下的稳定性能和有效应用,仍是TENG技术发展的关键难题。近日,广西大学王双飞院士团队段青山副教授联合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何娟霞老师开发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乳酸(PLA)基阻燃摩擦电材料,实现了高温环境下稳定的自供电传感。该材料的双层氢键交联结构提高了阻燃壳层(聚乳酸/植酸钙,PLA/PA-Ca)和电性能增强核层(聚乳酸/羧基化碳纳米管,PLA/C-MWCNT)的分散性,使得阻燃和摩擦电性能增强。构建的单电极无线自供电报警系统通过可调的报警阈值实现了高温和火灾报警。这项成果以题为《Micro-nanofiberswithcore-shellforenhancingflameretardancyandhigh-temperatu...